(自由時報)〔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人的肺部也有「味覺」。科學家發現肺部存有苦味受體,會像舌頭上的味蕾一樣「嚐」到苦味,這項突破性發現可能對氣喘治療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肺部味蕾接觸到苦味時會刺激氣管擴張,效果比用藥物還好,未來可望因此找出更好的氣喘療法。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二十四日在「自然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與舌頭味蕾不同的是,他們在肺部和氣管平滑肌找到的味蕾只能察覺到苦味,而且無法傳遞味覺訊號給大腦,但是氣管平滑肌會在這些受體接觸到苦味刺激時放鬆、擴張。

這項發現讓研究負責人、胸腔醫學家李吉特自己都感到驚訝。他說,通常苦味都會被與有毒植物關連,因此他原本預期肺部味蕾會像舌頭味蕾一樣,碰到苦味就做出「對抗或逃走」的緊急反應,產生胸悶、呼吸緊迫等症狀示警,但他們在實驗室中以不具毒性的苦味物質對老鼠、人類氣管做實驗,卻發現情況好相反,苦味讓氣管平滑肌更放鬆,對氣管擴張效果比任何現有治療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藥還好。

李吉特指出,有苦味但不具毒性的物質包括為了特定目的開發出來的某些合成物質,以及一些自然界的蔬菜、漿果、花朵、樹木等。例如實驗中用的奎寧、氯奎寧、甚至後味帶苦的糖精,都能刺激肺部味蕾,讓氣管擴張。他認為,這些發現可能為未來研發新的、或改良既有氣喘、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藥物和療法鋪路,希望能在一年內展開人體實驗。不過李吉特也警告,直接吃下苦味食物或物質不會有效果,他在實驗中是使用霧化苦劑,因此他研判,苦味物質以化學改良後,透過噴劑形式讓氣管吸收,會對治療氣喘有最好效果。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名60多歲的彭姓婦人因為聽從親戚介紹,喝黑木耳湯有助健康,就天天煮一大鍋的黑木耳湯,跟丈夫兩人把煮過黑木耳的水當成開水飲用,結果連續喝了兩個星期,已停經10年的婦人卻出現月經,嚇得婦人連忙停止飲用,才讓「回春」現象不再出現。

彭姓婦人與丈夫都年過60歲,婦人有高血壓症狀,夫婿有高血脂與糖尿病,親戚建議多喝黑木耳水可以養生,夫妻倆心想黑木耳是天然的東西,又不是藥品,多吃應該沒有關係,就天天都把黑木耳水當開水喝,煮過的黑木耳也炒菜上桌吃,直到婦人突然發現自己竟又出現月經才停止喝這種湯水,但同時飲用的丈夫卻沒有發現異狀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羅綸謙指出,從中醫觀點,黑木耳有滋潤保養的作用,也富含膠質,已有研究證實,多吃黑木耳有助改善「多發性卵巢囊腫」的部分症狀,但這項研究的同時,也意外發現有部分更年期女性,在連續吃了黑木耳一段時間後,月經居然又來了,但是該項研究並未進一步說明原因為何。

羅綸謙強調,任何再好的食物,過與不及都不好,更不適合大量或是長期食用,也不要過於強調療效,用藥品的標準來看食物,但也不要就因噎廢食。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秋天,日夜溫差將持續擴大,很容易就罹患感冒。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表示,感冒是因風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疾病,臨床上患者容易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舒服等症狀,屬於個人、小區域或偶發性的外感事件,若是「時行感冒」、「瘟疫」或「疫癘」就很嚴重。

陳主任指出,秋轉涼,白天跟晚上的氣溫差異將逐漸擴大,現已進入不穩定的時節,再加上九月底至十月的流感疫情將可能大幅度攀升,預計十一、十二月將到達最高峰,為預防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上身,民眾要特別小心加以防範。

陳建仲主任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對感冒、流感的看法不同,如果患者病情較嚴重,且在一段時間內廣泛地流行,甚至症候多相類似,這種狀況就稱為「時行感冒」;如果症狀病情更加嚴重,甚至不慎導致患者死亡,像這種情況就稱為「瘟疫」或「疫癘」。

造成流感的病毒具有傳染性而侵襲人體導致疾病的產生,中醫認為這跟四季氣候失調而造成節氣的特殊異常有關,當然民眾也不能夠忽視因為人體的免疫力降低,以致抵禦外邪的功能減弱,外邪因而得以趁機侵入人體而致病的重要因素。

陳建仲指出,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氣候特性,中醫認為,人和自然界應該互相配合,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尤其在秋天感冒時必須特別留意,以免小感冒變成大感冒,若患者感到身體不適,例如罹患流感會在短時間內發高燒,這時應及早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陳建仲表示,若感到口乾舌燥或有痰難出時要多喝溫開水,但不宜大口灌下去,應慢慢飲用,對潤喉、化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若是體質虛或胃口差的患者可吃熱稀飯,但感冒期間除非有明顯的虛證,否則不宜吃補藥,不然病情將會更惡化。

臨床上,感冒患者在燥熱氣候下,大部份會出現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舌紅等症狀,這些皆屬於中醫所謂的「溫燥」,建議「溫燥」患者可多吃葡萄柚、檸檬、楊桃、梨子等含維他命C或涼潤的水果,忌冰品、咖啡、茶葉,以及辛辣類、燒烤類、油炸類和乾果類食物少碰為妙。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歲寂寞沮喪…中年危機提早來

中國時報【江靜玲/倫敦廿九日電】

英國最新出爐的一項調查顯示,忙碌的現代生活形態和壓力,迫使中年危機提前到卅五歲就開始了。調查指出,卅五歲到四十四歲,是最憂鬱不快樂的人生階段。

這項英國心理諮詢專業機構「Relate」針對二千人的調查報告發現,卅五歲到四十四歲受訪者中,聲稱感覺孤單沮喪的人,明顯超過其他年齡層。

二一%年齡在卅五歲到四十四歲的人表示,絕大部分時間覺得十分寂寞。還有同樣比率的人坦承,在職場和家庭中,缺乏和諧關係,致使他們感到非常沮喪。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於97年針對2萬5000名、7至8歲學童,進行常見過敏原篩檢,結果顯示,食物過敏原敏感性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83.08%)、蛋白(24.23%)、牛奶(22.45%)、蝦子(21.40%)。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指出,如果本身就是過敏體質,又接觸到會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就會誘發嚴重過敏症狀。其中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

所謂的食物過敏是指食物中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內,被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常見的症狀為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

為建立北市學童過敏源監測資料,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於98年針對,000名學童,分析56種日常食用食物,作一系列的敏感性檢測,結果顯示北市學童主要敏感食物最明顯依序為干貝、鮑魚、龍蝦、豬肉、牛奶及洋蔥

如以性別分析,男性學童對食物敏感性大於女性學童的食物,主要以水果為主,包括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性學童則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

游麗惠強調,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對自身過敏的食物,減少食用機率。對蛋過敏的人,可能對義大利麵、冰淇淋等食物過敏,最好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買不到鮮奶,改買調味奶?營養師表示,營養差很多!北醫調查發現,六成四家長買不到鮮奶時,會以奶茶、調味奶、甚至可樂來替代。不過,這些飲品不僅蛋白質含量遠低於牛奶,部分並含有高糖,可能影響血糖代謝,導致孩子還沒到中午,整個人就覺得昏昏欲睡。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北醫營養室於八月初針對超過四百名學齡兒童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高達九成七的家長認同學童早餐飲品的營養價值非常重要,也因此,家長們最常準備的早餐飲品就是牛奶類飲料,其次是豆漿、燕麥奶等富含植物性蛋白的飲料。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維生素B群 可減緩阿茲海默症

〔編譯羅彥傑、記者魏怡嘉/綜合報導〕普通的維生素,竟然是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最新利器!八日公布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上的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日服三顆維生素B群就能放慢大腦萎縮情況,而且可能大幅減緩失智症的出現。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非類固醇抗炎藥品(NSAIDs)恐增中風風險 

   研究發現,亂吃止痛消炎藥將大幅提高中風的風險
,中風病患在發病前一個月,如果曾經口服過「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NSAIDs),中風風險為兩成到九成;如果是用注射方式,則風險提高為四到六倍,研究團隊分析國內三萬多名中風患者,有患者因為牙痛、經痛,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而中風,專家建議,使用這類藥物前最好先諮詢醫師,不要自行購買,也不要長時間使用,經醫師處方使用者也不應自行停藥。

    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針對2006年、20歲以上兩萬八千多名缺血性中風患者與九千四百多位的出血性中風患者,追蹤患者在中風前一個月到三個月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情形,結果發現,口服藥會讓中風風險增加二成到九成不等,以含有克多羅克多(ketorolac)成分的風險最高;另外注射型藥物則增加四到六倍風險。

    除了在出血性中風患者身上明顯,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病患,還有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要留意,而且不只是長時間服用有風險,短期30天內也可看到相關。

    研究團隊之一、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家勳說:「牙痛、經痛、關節痛、頭痛這樣情況下,服下這些藥物,就是我要強調就是說我們看到這之間是相關的,就是它會破壞正常血管收縮與舒張功能。」

    由於國人一年吃掉止痛藥高達上億顆,醫師提醒,用藥前務必諮詢醫師,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最好避免長時間服用,經醫師處方使用者也不應自行停藥。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長不高?轉骨方針灸穴道按摩有秘訣

 

 楊格非/台北報導

孩子長不高,怎麼辦?中醫師提醒,每年農曆立秋、白露過後,是促進青春期孩子發育的最佳期間,家長應該把握節氣,利用針灸刺激經絡穴道,藉此促進青春期的孩子「轉骨」、「轉大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主治師申一中指出,身高與生長板有關,如果生長板一旦癒合,不管用什麼方法就不會再長。青春期荷爾蒙活動旺盛,加速對鈣質吸收,所以青春期是人體快速成長的最後時期,如果擔心小孩長不高,家長應把握孩子青春期。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量體溫不是只有在發高燒時才重要!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倘若人體長期處於攝氏36度以下的低溫體質,正是癌症最活躍的環境。而這一點恰恰好跟中醫老祖宗講求的陰性體質不謀而合,假如你也是肥胖、怕熱又少運動的陰性體質一族,千萬要當心。

癌症一直是台灣人健康頭號殺手,人人談癌色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當然最好,但如果談到早期預防,就要先弄清楚什麼是癌症容易找上門的陰性體質。

其實「癌」這個字,並非近代產物,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在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的中醫藥中,很早就有對治癌症的觀念,甚至還有預防的方法。他指出,在傳統中醫臨床經驗上,老早就注意到,人體之所以會發瘡、長癤子、出膿疱、疔子,乃至於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這些全都是熱毒,屬於陽性的毒,病症會發散形於外,且發作速度快。相反的,慢性發展的硬塊、腫瘤、癌症則屬於陰性的毒,相較陽性的毒,發作速度較慢。

不想癌症容易找上門,李深浦表示,預防之道就在於不要讓自己的體質轉變,淪為陰性體質,尤其人體的陰性體質往往由胃腸開始。原來中醫認為,存在於人體胃腸中的自然益菌、酵素就是人體的元氣所在,一但胃腸發酵環境不良,如常喝冰水等,都會讓體內的營養無法充分發酵分解,進而囤積脂肪。李深浦說,腰圍多一寸,不只心臟病多一分風險,其實體質也朝陰性多一分。

107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